這一天,“海洋六號”在本航次的第三個工區完成了最后一項任務——箱式取樣測站2個。至此,執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船航次科考任務全部完成。100多天的遠航即將結束,勝利完成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開始踏上歸家的航程。為了紀念這段遠航的特殊經歷,遠洋科考隊員們許下心愿,并將他們的心愿隨取樣器一起深潛入海……
日記(1)返航第一天,大家格外開心,不僅僅是因為要踏上回家的路,更重要的是最后兩個站位非常的圓滿,歸心似箭的我們給祖國交上的是一份非常滿意的答卷。
凌晨值班很愜意,船尾的國旗低垂著,不時揮起手來趕一趕拂面而過的海風,海面平鏡一般,船緩慢而有韻律的在微微擺動。昨晚肯定有很多人的夢里見到了親人,見到了妻子,見到了女友。
在絞車操作間,我和小董操著絞車,聊著天,生怕發困影響工作。偶爾的沉默配上沉默的大洋,沉默的海風,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我偶爾朝門口望了一眼,在左舷的天邊,距離海面不是很高的地方突然有一顆明亮的“星星”慢慢的劃過天空,很快就消失了,這個“明星”不太像流星,流星劃過天空的速度要快一點,它更像一個煙花,但是它的高度又超過了正常的煙花。最后那里也歸于沉默,我很期待再次看到它的出現,也許是流星出現的時候我忘了許愿,結果它再也沒有出現。
夜里2點多,箱式取樣器終于出水了,露出水面,沒有一點點混濁的海水流出來,我們有點擔心沒有獲得樣品。隨著取樣器打開,圍觀的我們沸騰了:滿滿一箱子樣品!表層樣品和之前取上來的樣品一樣,仔細觀察表層特征,沒有遭到沖刷的痕跡,這說明樣品沒有冒頂,保存非常完好。這也多虧了龍王相助,難道我們搭載的禮物他已經收到,給我們回家的路大開綠燈?
我們馬上鋸取樣管,把取樣管的兩頭磨平滑,插管。等樣品從取樣器里面滑下來的時候,鄧博士發現最底層的樣品和表層的樣品幾乎一樣,都是硅藻。這意味著海底的硅藻絮狀沉積厚度至少超過80cm ,很難想象會有這么厚的硅藻沉積。據鄧博士說,這么厚的硅藻沉積需要大約幾萬年才能形成。幾萬年!那時的人類才剛剛有了稍微精致的打制石器,真是不可思議!
溫度計在沉積物中插著,但是我們已經感覺到那刺骨的冰涼。待我們將樣品取出來,包好,剩下的樣品也在鄧博士的“監督”下,全部一點也不許扔掉放到了框里。三個框子滿滿當當,幾乎讓我們累斷了腰,拽斷了手才搬到了冷庫。等我們描述完樣品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半小時,馬上就要做下一個箱式了。
取樣器下放后,意味著我們最后一個站位已經開始。大家的心情明顯都很好,小董在我們耳旁唱著歌,對講機里老中醫和大副無聊到死的聊天都覺得這么有趣了。
最后的站位和上個站位一樣,樣品滿滿當當,不同的是這個站位全是軟泥沉積。而我們的紀念品也很出彩。于彥江和胡波更是將珊瑚、結核等物品鑲嵌進去,工藝水平提升一大塊。潘杰批量化生產的鑰匙扣、手機鏈全部成功,大小合適,畫面美觀,形象豐富,真是這次搭載的最大贏家。(王俊珠)
日記(2)最后兩個箱式取樣已經不能僅僅用成功來描述了,應該叫圓滿。看著滿滿的兩箱樣品,首席和助理們都笑得合不攏嘴,調查隊員也一個個樂開了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調查任務,除了圓滿還能說什么呢?奮斗了100多個日日夜夜,隨著靠港日期的確定,我們回家的日子真的可以倒計時了!
這兩天除了作業,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話題就是搭載試驗了。每次取樣器下水,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袋子,里面滿載著大家的祝福和美好心愿。大家都覺得寫下的這些心里話經過深水大洋的洗禮后,會被龍王見證,然后濃縮成精華,鐫刻上永恒。劉助理說,這么深水的作業,他們這些“老大洋”都不多見,何況我們這些新兵了!一個個拿著裁紙刀把泡沫刻畫成特定的形狀,再用油性筆寫下自己的心聲,一時間樂此不疲。董彥輝博士說,“海洋六號”突然之間有了這么多藝術家!人之所以感情豐富,就是在細小的生活環節中傾注了真情。在愛情面前,誰不是藝術家呢?誰不會想著在平凡的生活上點綴些藝術的氣息,營造些溫馨的回憶呢?我也寫下了自己的心聲,還請“于胖子”畫上了栩栩如生的卡通頭像,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表達了對女朋友的思念和對弟弟的勉勵。這些藝術品都是“海洋六號”出產的,太平洋制造的,天下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接下來的三天郵件系統要升級,不能收發郵件了。希望家屬們看到日記能夠放心,男人們都在歸家的路上呢!沒有郵件,我們依然思念。(胡波導航定位助理工程師)
日記(3)今天早上一起來就發現海況格外地好,海面基本上是平的,沒有一絲波紋。這種海況我們在南海經常見到,一遇到這種海況就知道快要變天了。聽說附近有個低壓正在形成。我們完成任務要趕快往回趕了,離家越近,心里也越踏實。
昨天晚上我搭載的東西要到凌晨兩點才能收上來,但結果讓人很失望——該溶化消失的沒消失,該壓縮精致的沒壓縮。
本來就抱著“溶詩于太平洋,與之共存”的浪漫思想,結果它卻基本上完好無損地回來了,字跡非常清晰,看來我的詩寫的太差,龍王不收,或者就根本沒有碰到龍王;兩個精心設計的飽含深情祝福的泡沫也沒有壓成期望的樣子,只壓縮了一點點。程老師、宋維宇、俊珠都怪我拿的泡沫太好,浪費了他們的感情。我也是出于好心找來好的泡沫分給大家,沒想到這進口的泡沫外觀與國產的沒什么區別,結果這么大的壓力基本上沒有變形。不過,以后再想壓縮類似的工藝品還只能考慮國產泡沫,要不就沒這么多樂趣了。
幸虧,我后來還準備了兩個國產泡沫搭載在最后一個站位上。11點鐘,箱式取樣器順利回收上來,是滿滿的一箱樣品,而旁邊掛的一袋泡沫也都壓成了理想的效果,真是“雙豐收”呀。大家分撿著自己的工藝品,然后相互傳看著,分享著樂趣。
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介紹下我的工藝品壓縮情況:下水之前,是畫了兩個小孩頭像的長方體,體積為6㎝×6㎝×7㎝;出水之后,兩個小孩頭像依然很清晰,只不過不再是長方體,而是被壓成了不規則的形狀,體積大致為3㎝×3㎝×2㎝,只有原體積的7%,也就是說密度變成了原來的14倍左右。
還有,昨天大家都在忙著找東西搭載的時候,“老哥”(張學華,化學測試高工)出主意說:“誰放一百美元下去看能壓成什么樣?”馬上就有人打趣道:“那可不行,上來肯定被壓成一美元了”。這就是我們的搭載生活,海上也不缺乏樂趣,就是要去創造快樂,發現快樂。(于彥江深海淺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