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局的任務是管理承包者勘探和最終開采國際海底的深海礦床的活動。就勘探階段的工作而言,管理局確定了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三類活動:(1)勘探有商業價值的礦床;(2)商業回收采礦系統的小規模試驗和原型試驗;(3)在“區域”內進行的冶金工藝流程試驗。目前已有的知識認為已經開始或計劃進行的多金屬結核勘探活動預期不會對深海海盆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損害,勘探富鈷結殼對發育有富鈷結殼的海山生物群落的環境影響尚難預料,但勘探多金屬硫化物可能會產生較勘探多金屬結核嚴重的環境問題。一般估計,對這三種深海礦產資源的采礦系統的小規模試驗和原型試驗將是多年后之事,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在“區域”內進行冶金工藝流程試驗。
盡管如此,任何環境評價都必須考慮到某項活動的影響以及該活動本身。勘探者近期將采取的行動、他們收集的基線數據以及選擇的技術都將影響到海底采礦業的最終特點及其環境影響。因此,考慮到今后要進行的采礦系統試驗和商業采礦活動本身,在開展勘探活動的同時開始環境評估并非為時過早,尤其是因為有效的環境研究通常需要許多年才能完成。
探礦和勘探
盡管探礦和勘探的側重點是著眼開發的可能性,但它們在許多方面與海洋學研究類似。多金屬結核的勘探者完善并調整了許多程序,以適應其具體目標,但其基本方法和背景直接來源于地質、物理和生物海洋學等成熟學科。這些技術首先用于尋找最佳礦址并探明其范圍。這種活動很可能一直持續到采礦開始前一年左右。在探明礦物資源情況后,同樣的技術將用于最具開發潛力的海底富集區,以劃定采礦裝置的實際行走路線。同美國政府對海底采礦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的評價所得結論一樣,法律技術委員會也確定,多金屬結核探礦和勘探活動預期不會造成嚴重環境損害,至少在沒有挖掘活動的情況下是如此。
小規模和原型采礦試驗
在商業作業開始前,可能有必要對采礦系統原型進行至少5年的試驗,以便發展充分的作業控制能力、顯示系統的可靠性,并獲取足夠礦物進行冶煉試驗。此項估計的根據是未來的深海底采礦跨國公司提交美國商務部的預測。假定這些試驗所用的采礦系統與商業系統類似,但作業期間短得多。由于這些試驗持續時間短,預期不會造成重大環境損害。然而,這些試驗性作業將為準確評估長期商業采礦活動的環境影響提供第一個機會。
商業回收
過去20年中,幾個私人和政府資助的國際財團積極開發深海底多金屬結核回收系統。開采結核將不同于陸上采礦,不僅是因為前者要從4,500至5,000米水深的海底提取礦物,而且因為這些礦床基本上是二維的,沒有覆蓋層。與陸地的露天采礦作業相比,開采結核更像是收獲土豆。
采礦作業包括從細粒大洋沉積物(軟泥)的海底表層采集結核,將其提升到海面,裝載到“母船”。已試驗了許多做法來完成這兩項工作,既有簡單的拖曳采掘機,也有可操控性較高的自行系統。由于這些不同系統的環境后果可能互不相同,因此,將根據所使用的具體設計來評估影響。已在深海底進行過比例模型試驗的系統包括各種類型的液壓系統和一種連續戽斗鏈系統。前一種系統使用拖曳式集礦機或自行式集礦機采集結核,再通過簡單的液壓或空氣升舉系統將結核提升到海面。后一種系統使用裝在回轉鏈上的戽斗集礦。已設想了其他更大膽的系統,但尚未開發或試驗。
三亞研討會確定了開采多金屬結核可能損害海底生物的三種途徑:采掘機軌跡上的生物遭到碾壓;被攪動后的沉積物周圍的生物被掩埋和重新分布;由于提升系統泄漏及海面船只排放廢物所造成的水體化學和物理變化。開采多金屬硫化物和富鈷結殼與開采多金屬結核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