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集遠洋科學調查、深海探測設備試驗為一體的5600噸級海洋科學考察船--"大洋一號",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歷時1年多的再次"精心打造"后新裝亮相,于12月18日在上海舉行了隆重的增改裝工程竣工交接船簽字儀式。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副總經理王衡元和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毛彬,分別代表雙方在交接船儀式上簽了字。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倪岳峰、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陳炳鑫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金才寬,應邀出席了簽字儀式并講了話。出席簽字儀式的還有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東海分局、南海分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所的領導與專家、各有關協作單位的領導與專家以及國內有關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領導與專家等。簽字儀式后,各方領導、專家與來賓,還登船參觀了"大洋一號"。
"大洋一號"曾是前蘇聯的一艘專業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考察船,于1994年7月由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從俄羅斯遠東海洋地質調查局購進,并經初步改裝后命名。該船從1995年開始,已先后執行了我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門項目的5個遠洋調查航次,并執行了多個航次的我國大陸架勘測調查任務,是我國近年來開展遠洋科學調查、執行大洋專項任務的主力調查船。因此,"大洋一號"已經為我國海洋科學調查,特別是深海資源調查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為了適應新時期海洋科技迅猛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大洋資源調查的能力與手段,加強大洋調研工作的能力建設,裝備先進的深海探測設備,就成為我國提升大洋調查事業的國際競爭力與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此,中國大洋協會在國家海洋局黨組的領導下,在國家綜合部門和各方力量的通力協作下,經充分論證后,決定對現有"大洋一號"進行"脫胎換骨"性的現代化改裝。
據介紹,這次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增改裝的重點內容有:動力定位系統和關鍵調查設施;更新甲板作業設施;改善生活區和加強安全設施;對實驗室統一合理布局與強化建設;構建船舶計算機網絡系統;提高通信、導航和駕駛的現代化能力等。
在場的許多專家參觀后認為,"大洋一號"的增改裝已基本上達到主要目標,并能在未來的10年~15年間滿足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進行資源調查和研究的需求。經過系統的增改裝,"大洋一號"已經具備了面向國內外開放的、具有海洋調查與深海設備試驗相結合的現代化綜合性遠洋科學調查船。
據悉,經增改裝后的"大洋一號",2003年將重點執行我國以大洋海底富鈷結殼資源為主的為期300天的航次調查任務,并將對海底熱液硫化物資源進行專業航段的調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