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 陰
舷窗外的海面上呈現冷峻的灰色,白嘩嘩的浪頭均勻分布在海面上,發出巨大的聲響。7級風、4米多浪,從南海到印度洋一路航行,這幾天恐怕算是最差的海況了。就連平日里最穩的多波束淺剖實驗室也不能幸免,搖晃得厲害。好在大洋第30航次第一航段作業全部完成。現在,我們在開往毛里求斯的途中。辛苦了幾十天的隊員們終于可以稍稍松口氣了,但對于“大洋一號”船機艙工作人員來說,緊張的工作仍在繼續。
在輪機長劉春鋒的帶領下,我和負責紀錄片拍攝的楊帆來到位于船4層的機艙。門口“機艙重地”4個字赫然入眼,打開機艙門,劇烈的機器聲轟鳴而來,機油味濃烈得使嗓子眼都要冒煙了,機艙溫度更有40多攝氏度,讓我們有點猝不及防。此時,值班機工杜景慧正拿著手電筒,對主機等機器進行例行檢查。
“大洋一號”船輪機部共有11人,1名輪機長,大管、二管、三管各1名,還有1名機匠長、1名冷藏員和4名機工、1名電機員。據輪機長劉春峰介紹,機艙每天有4道班,每道班有兩名人員共同值班。因為“大洋一號”船設備老化比較嚴重,對于值班人員來說,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也大。
“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情況,比如主機管線漏油、漏氣等,但都在我們可控范圍之內。”劉春鋒說。除了保障船的動力和電的供應外,機艙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保障動力定位設備處于正常狀態。“動力定位設備控制元件比較多,又因為距離海面近,風浪大時震動比較厲害,平時就得著重對濾器、管路、螺旋槳進行維修保養。”
高噪音、高油氣、高濕度……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工作,他們的聽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如果你和機艙人員說話,他們的說話聲分貝明顯高一些。另外,長期穿著防油、防靜電、防尖銳物的工作鞋,也使得他們更容易得腳氣。
輪機長劉春鋒說,干一行愛一行,在船上待久了自然就產生感情了,如果哪天說下船,還真有些不舍。他們見證了每個航段不同隊員的輪換,但他們依然堅守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