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長度540公里的坦桑尼亞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石油管道局在海外市場首個陸海一體化管道建設項目。其中陸上管道長510多公里,海洋管道29公里。作為全球知名的管道建設商,管道局坦陸上管道建設實力無可質疑,海洋管道建設卻備受矚目。”中石油管道局局長助理葛月光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坦桑海底管道的完美對接,向世界證明了管道局的技術實力,由此開創中石油海洋業務發展的新紀元。”
中石油管道海軍:揮師“亮劍”印度洋
地處非洲東部、印度洋西岸的坦桑尼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國家。3月底,當《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這里時,正是這個國家的雨季。位于達累斯薩拉姆的中石油管道局坦桑項目部的院子里,充滿了積水。
“坦桑尼亞的雨季給管道建設施工帶來巨大困難。”管道局坦桑尼亞項目部經理周燕韜告訴記者,“中石油管道建設者并沒有因為連綿的暴雨耽誤工期,而且還高質量、高標準提前完成任務。”
談及坦桑尼亞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意義,周燕韜說,首先,這個工程南起姆特瓦拉,北至達累斯薩拉姆,是坦桑尼亞“南氣北輸”能源大動脈,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其次,該工程是由中國進出口銀行為坦桑政府提供優惠買方貸款的能源建設項目,對于促進中坦兩國傳統友誼意義重大。
“坦桑尼亞管道項目對于中石油管道局而言還有著特殊意義。”周燕韜強調說,這是管道局在海外承擔的首個陸海一體化建設項目,特別是其中位于松戈松戈島以西印度洋上的海底管道,是坦桑管道工程的重要分支,也是管道局自行完成的第一個海底管道項目,對于管道局走向國際市場、進軍海洋業務具有標志性意義。
據管道局黨委宣傳部部長張季濱介紹,走向國際,進軍海洋,這是中石油管道局近年來推進企業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自2009年管道局提出“儲運建設一體化、施工服務一體化、國際國內一體化、陸上海洋一體化”的發展理念以來,發展海洋業務便被放在突出位置。2013年,管道局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鋪管船同時也是中石油集團最大的鋪管船——CPP601;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獨立的海洋管道建設管理施工團隊;而在坦桑尼亞海底管道項目中,管道局將第一次進行全程、自主海底管道的安裝設計和施工。
“打造一支管道海軍,走向廣闊的海洋,是管道局多年的夢想。”這是中石油管道局局長趙玉建的感慨。2013年10月30日,在CPP601鋪管船起航坦桑之際,趙玉建登上甲板,為將士們壯行。他把CPP601的此次出征稱為管道局進軍海洋工程的“逐夢之旅”“亮劍之戰”,他要求管道將士此次揮師印度洋,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高質、高效、安全、圓滿完成任務。
海底管道施工:難點最終變亮點
3月28日,記者登上CPP601鋪管船最高處的直升機平臺遠遠眺望,一碧萬頃的海面上,層層疊疊卷動著一排排白色的浪花。掛在船舷的一幅標語引人注目:“陸上如猛虎,海上似蛟龍。”
“坦桑海底管道不算長、也不太深,但卻很有挑戰性。”管道局六公司坦桑管道項目經理張慶善告訴記者,整個工程有三大難點:一是分別位于薩曼加(Somanga)聯絡站附近和松戈松戈島附近的管線兩端淺海段作業區,鋪管船難以駛入;二是整個鋪管過程有23公里與一條在役海底管線——松葛斯(Songas)公司輸氣管線近距離并行,安全施工任務艱巨;三是海底分布著大面積珊瑚礁,施工中保護海洋生態的任務也極為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