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報訊(特派記者高悅)4月19日,西南印度洋晴空萬里、風高浪急,中國大洋第30航次第四航段在這里開展了首次深海電視抓斗作業,成功抓獲我國在西南印度洋單體最大的硫化物樣品。
當天,“大洋一號”船抵達既定作業站位,開啟了動力定位系統。按照計劃,大洋科考隊將在這里進行深海電視抓斗作業。深海電視抓斗是用于深海海底采樣的機電設備,可下放至4000米水深的海底,通過攝像機觀察海底,由甲板監視系統操作斗體開合,對海底表面松散巖石、沉積物等進行抓取采樣。
12時50分,絞車鋼纜把深海電視抓斗吊起,再緩緩送入海中,作業正式開始。深海電視抓斗像一條魚,排開海水沿著直線奔向海底。開啟照明燈和攝像機、注意觀察離底高度,在“大洋一號”船深拖實驗室內的電子屏幕墻上,畫面不斷變換,后甲板、絞車間、深海電視抓斗內的實時場景一覽無余。絞車的控制儀器和甲板監視系統正在高速運行。
首戰即決戰,不能有絲毫馬虎。科考隊員緊盯著電子屏幕墻,關注著深海電視抓斗的離底高度、壓力、位置等信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500米、1000米、2000米……深海電視抓斗越下越深,14時30分,它向著2800米的海底發起沖擊。
通過電子屏幕上深海電視抓斗攝像機傳輸回來的畫面,可以清楚地看見海底的情況。這是一個神奇世界:熱液區里有自由游弋的魚蝦、高低起伏的海山、造型各異的硫化物……
“設備狀態良好,可以進行抓取作業。”科考隊員曾錦輝的報告聲使深拖實驗室內的空氣驟然緊張。
“進行抓取!”一直緊盯電子屏幕的本航段首席科學家周懷陽看準時機,果斷下達作業指令。
接到指令,曾錦輝熟練地操作深海電視抓斗在海底選擇目標,實施抓取。但是,由于海底溝壑縱橫,地形復雜,接連兩次抓取都沒成功。“穩一點,再穩一點,不要著急。”周懷陽不住地給他打氣。曾錦輝鎮定下來,繼續作業。選中目標,抓取,成功!終于,一塊巨大的硫化物在第三次抓取時被捕獲。
16時45分,抓斗被吊離水面,返回船上。不料,在取出樣品時又遇到了難題。由于樣品體積太大,抓斗在張開時被卡住了。其實,取出樣品并不困難,但想要保持樣品的完整性,工作難度就很大了。墊木板、鋪塑料布、摳樣品……,都要靠科考隊員小心翼翼地合作完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海電視抓斗最終緩緩張開。脫離抓斗“懷抱”的硫化物樣品乖乖地躺在甲板上。
周懷陽激動地說:“真是太好了!我們在西南印度洋還是第一次抓到這么大的單體硫化物樣品。”
隨后,樣品管理員于淼按照取樣程序把硫化物樣品封存起來,并把樣品的顏色、形狀和抓取樣品的站位等記錄下來。經測量:該硫化物樣品長80厘米、寬70厘米、高70厘米,是我國在西南印度洋上抓獲的單體最大的硫化物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