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潛水艇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設計深度為7000米。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在南中國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2011年7月26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到達深度5057米。2012年6月27日,到達7062.68米。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于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蛟龍號”屬于第一梯隊。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器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器數量更少,目前擁有6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除中國外,其他4國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為日本深潛器的6527米,因此“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海試成功到達7020米海底,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新的世界紀錄。
北京時間6月27日11時47分,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6月3日,“蛟龍”出征以來,已經連續書寫了5個“中國深度”新紀錄:6月15日,6671米;6月19日,6965米;6月22日,6963米;6月24日,7020米;6月27日,7062米。
下潛至7000米,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標志著“蛟龍”載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標志著我國深海潛水器成為海洋科學考察的前沿與制高點之一,標志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7日16時30分左右從南海一冷泉區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潛人員出艙,標志著“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