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0日16點30分,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個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器(AUV)“潛龍一號”完成本航段第五潛次使命,順利回收至“海洋六號”船。
“潛龍一號”項目組成員和潛器合影
本次“潛龍一號”最大下潛深度5163米,在5000多米深的多金屬結核詳細勘探區進行近海底探測30小時,完成了近海底聲學測線110千米,聲學艙記錄數據達到204GB,數據質量優良。
9月4日,航段首席科學家鄧希光和總設計師徐會希慶祝“潛龍一號”下潛時間破紀錄
駕駛臺幫助搜尋潛龍一號
潛龍出水
經過近半年的設備改造,解決了2013年在試驗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本次下潛證實一年來“潛龍一號”性能的長足進步,也說明了“潛龍一號”可以應用于海底的微地形地貌調查。
慶祝“潛龍”一號完成聲學探測
據了解,在9月4日,“潛龍一號”曾經在近海底連續工作31小時,設備性能得到了全面檢驗,潛器在近海底長時間工作時姿態穩定,準確按規劃線路航行作業,顯示“潛龍一號”特有的近海底作業優勢。根據計劃,“潛龍一號”還將再次潛入太平洋深處,執行第二次聲學探測使命,全面檢驗潛器性能,為進一步完善提供技術依據,同時它獲取的數據還將為我國多金屬結核專屬勘探區未來的開發提供寶貴的精細地形地貌資料。(記者 王詒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