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3日訊 當地時間9月19日中午,隨著最后一組長基線定位系統成功收回甲板,“海洋六號”船大洋32航次第二航段的重頭戲——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器“潛龍一號”大洋試驗性應用工作圓滿結束。
30天里,“潛龍一號”在太平洋總共進行了9個潛次的試驗與應用,在5000多米深的多金屬結核詳細勘探區近海底潛行作業時間總共104個小時,航行317.4公里,最大下潛深度5213米,單次下潛連續工作時間31小時。共完成近海底聲學測線101.5公里,獲取了約30平方公里的海底測深側掃資料、淺地層剖面數據;完成光學測線55.3公里,獲取照片11579張;同時也采集了大量的溫、鹽等物理海洋數據。
據“潛龍一號”總設計師徐會希介紹,本次“潛龍一號”試驗性應用創下了單次下潛連續工作時間、航行里程、聲學探測距離、光學探測距離以及最大下潛深度等多項紀錄。試驗中,“潛龍一號”布放回收安全順暢,潛器各項性能穩定高效,這意味著,“潛龍一號”經受住了太平洋的考驗,展示出了良好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向實用化裝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的成功應用將對發現和尋找海底資源,探測海底現場海洋要素,為評價資源儲量和商業開采提供重要依據。(通訊員 王詒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