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號”正式起航
34航次隊員合影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11月17日訊 (記者 張吉 通訊員 陳斯音)11月16日,隨著“大洋一號”從三亞起航,大洋科考第34航次任務隨之展開,是我國開始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規劃第一個五年任務的第二個航次。
近日,記者與“大洋一號”34航次首席科學家陶春輝進行了一次對話,他向記者逐一展示了此次任務將面臨怎樣的難點、“大洋一號”上搭載的先進設備以及科學家們的工作等,生動的展現了200天的海上科考生活。
國際海底區域勘探,中國來了!
作為“大洋一號”船的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陶春輝首先向記者介紹了科考船的使命: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
與其它的勘探任務相比,這次任務開創了全球先河。2011年,中國大洋協會在西南印度洋國際海底區域獲得了1萬平方公里具有專屬勘探權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礦區,并在未來開發該資源時享有優先開采權。據介紹,這也是自國際海底管理局通過《“區域”內多金屬硫化物探礦和勘探規章》后接受和核準的第一份礦區申請。
“我國除了獲得相關海域專屬勘探權外,還被需要對相關海區進行環境基線調查與研究,并履行培訓發展中國家的科技人員等義務。”陶春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