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5月10日凌晨,正在執行中國大洋第34航次第五航段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船順利抵達中印度洋海盆作業區。根據作業安排,科考隊晝夜不停正式展開24小時輪流作業。從當日凌晨開始,科考隊連續奮戰進行了兩個站位的重力柱取樣作業。其中,第二個站位的作業在夜幕降臨時拉開,至5月11日凌晨時分結束。中國海洋報記者參與了此次重力柱取樣作業,并跟蹤記錄了全過程。
圖為科考隊員做重力柱取樣器入水前的準備工作
18時15分
夜幕降臨,印度洋上空繁星點點。此時,暗夜籠罩下的“大洋一號”船后甲板上卻依舊燈火通明,一場重力柱取樣作業緊鑼密鼓地展開。
“動力定位啟動,請做好重力柱取樣器入水準備?!瘪{駛臺傳來指令。
后甲板上,首席專業助理楊剛、綜合作業組二組組長陳顥等科考隊員將纜繩系在重力柱取樣器上,眾人手握纜繩合力將其推送至A型架下。鋼纜通過A型架上懸掛的大滑輪成功將重力柱取樣器吊起,并緩緩送向海面。18時28分,重力柱取樣器順利完成入水。
18時30分
作為科考作業的監控中心,深拖實驗室內一片忙碌,科考隊員各司其職,巡查監視設備運行,記錄各項運行數據,實時監測重力柱取樣器水下運行狀況。為了確??瓶甲鳂I萬無一失,科考隊還在后甲板派出巡查人員,不間斷進行巡視檢查。
“滑輪運行正常!”
“鋼纜運行正常!”
巡查人員不時通過對講機報告設備運行狀況。
19時15分
“駕駛臺,現在纜長1000米?!?/span>
“駕駛臺,現在纜長1530米。”
“駕駛臺,現在纜長2500米。”
……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陳顥手持對講機密切關注著鋼纜運行的參數變化情況,并及時通報駕駛臺。而此時,重力柱取樣器在鋼纜的推送下迅速奔向4600多米深的海底。
20時32分
深拖實驗室內,鋼纜運行張力參數驟然變小,重力柱取樣器成功著底。
“駕駛臺,設備已著底?!?/span>
“收到?!?/span>
“駕駛臺,設備已經離地,開始收攬?!?/span>
“收到,動力定位關閉?!?/span>
23時05分
經過近3個小時的收攬,重力柱取樣器在鋼纜的帶動下離海面越來越近。
“駕駛臺,現在纜長500米,準備開啟動力定位?!?/span>
23時18分,重力柱取樣器露出水面??瓶缄爢T借助滑輪和鋼纜的力量將重力柱取樣器回收至后甲板上。楊剛、陳顥等迅速用纜繩將重力柱取樣器固定,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樣柱,并進行封存處理。經過測量,此次作業獲取的樣柱為2.60米。重力柱取樣作業圓滿結束。
此時,月上中天,月光灑滿整個海面。忙碌了一整天的科考隊員陸續返回船艙,“大洋一號”船再度起航,奔赴下一個作業站點……(中國海洋報記者 蘭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