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設備入水,請打點!”深拖實驗室監控指揮中心綜合作業組組長不斷發出指令。
“收到!”我拿起筆,按照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數據,快速在作業班報表上記錄下重力柱取樣器入水的時間、水深、緯度、經度、航速、航向等參數。作為中國大洋第34航次第五航段的隨船記者,在本航段的科考任務中,我還承擔起了多波束測量作業班報的記錄工作。
多波束是深水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測量系統的簡稱,該系統能獲得全覆蓋、高密度水深點,通過數據后處理繪制測區水深等值線圖、海底地形三維立體圖、海底地貌圖等,精細描繪海底地形地貌特征。首席科學家石學法說,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測量是海洋調查研究、海洋資源開發、海洋工程設計與建設等工作的基礎,該系統還可以進行海底底質分類的研究等。
可別小看多波束記錄員這份看似簡單的工作,作業班報表上所記錄的每一組數據將為大洋科考和定點作業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在設備入水、著底、出水3個節點,是多波束記錄的最重要部分。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要求記錄員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絲不茍地記錄各項參數。同時,記錄員在值班期間,還要兼顧淺層剖面測量參數、海洋重力儀作業等多項數據的記錄工作,并定期對各個實驗室進行巡查,檢查設備儀器,排除安全隱患。
不知不覺間,我在多波束記錄員這個新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近半個月。現在回頭來看,也正是有了這份額外的經歷和收獲,才使得我的大洋隨船采訪生活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多彩。(中國海洋報 特派記者蘭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