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3日凌晨3時30分,正在執行中國大洋第34航次第五航段科考任務的科考隊員,經過5個多小時的努力,成功將重力柱取樣器回收至“大洋一號”船后甲板上。該次取樣作業的順利完成,也標志著第五航段科考作業任務已經完成過半。
第五航段首席科學家石學法介紹說,自5月6日進行首次取樣作業以來,科考隊克服了惡劣海況和設備故障等因素的影響,及時調整取樣站位作業次序和作業方式及作業站點位置,提高了作業成功率,航段取樣作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上午,科考隊已成功完成19個設計站點,共計26次取樣作業任務。其中,重力柱取樣作業21次,成功取樣16次,獲取柱狀沉積物樣品13管,巖石及表層沉積物等其他類型的樣品3站。利用箱式取樣器作業2次,采集表層沉積物樣品約70多公斤。利用CTD(溫鹽深儀)進行懸浮體調查作業2次,采集分層海水樣品384升。完成垂直生物拖網采樣1站。同時,利用船載淺剖進行淺底層剖面調查4824 公里,多波束測線調查5670公里。
石學法表示,下一步,科考隊將根據海況變化適時調整作業安排,抓緊作業進度,保證第五航段各項科考任務圓滿完成。按計劃,科考隊將在中印度洋海盆區域開展為期21天、共計30多站的沉積物調查取樣及地球物理調查工作,這也是我國首次對中印度洋海盆環境進行系統科學考察。(特派記者 蘭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