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海洋局確定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與開發項目為中央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試點項目,并連續開展3年。2014年是績效考核工作的第二年,再次全面系統地對大洋事業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開展評價。
為順利推動績效考核工作開展,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于2014年12月18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與開發項目績效考核布置會,承擔大洋項目的各課題及任務負責人、項目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單位代表和國家海洋局系統內相關單位財務人員參加了會議。
此次考核仍承續了2013年協會辦公室確定績效考核工作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進一步細化了海上勘查、船舶保障和運行維護、重大項目和業務支撐四個指標組成的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開發項目績效考核四級指標體系,全面涵蓋了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開發項目工作。
2014年共有59家單位承擔了2014年大洋專項任務,由于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與開發項目資金量大,承擔單位多,造成了績效考核工作量大而繁瑣,協會辦公室在清華大學的大力配合下,以59家單位提供了基礎材料和數據為依據,經過近20多天的緊張工作,完
成了各項指標體系的投入、產出和效益等系統分析,按時向財政部委托的評價機構華盛中天咨詢有限公司提交了《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開發項目2014年自評估報告》。
2015年2月3日,華盛中天咨詢有限公司組織專家組對《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開發項目2014年自評估報告》進行了評審。在評審會前組織財務專家開展了現場檢查,分別于1月21日下午到大洋辦抽查了有關合同及管理規定,2月2日至3日赴海洋一所和海洋三所進行了財務及合同等材料的現場檢查。
專家一致認為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開發項目的執行充分維護了國家海洋權益、拓展我國的資源儲備,對項目管理制度和財務規范化給予了肯定。經過評審提出項目的主管部門必須科學規劃和用好資金,特別要加強預算執行,要精算現有資金,最大化地發揮現有資金的作用。
在2013年的績效考核中,項目的評價著重于制度和財務規范建設情況;2014年的績效考核更加深入地注重項目的整體設計及任務的完成情況。為此在2015年,大洋辦將和各項目承擔單位一起,更加著力工作中使每一個任務的計劃與完成情況的一致性和準確性,使年度計劃與年度成果體現的更加契合,以經得起對項目越來越深入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