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為大洋實際工作需要,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根據多年海上調查成果,組織開展了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體系方案的研究,確定了即要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和民族航海史、又要具有時代特色命名原則。在此基礎上按照國際相關規范組織完成了5個太平洋海域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提案的編制,由國家海洋局經國務院批準后向國際水道組織下屬的國際海底地名委員會(SCUFN)提交。
在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24屆會議上,我方對原5個提案建議調整為7個,分別為:鳥巢海底丘陵、彤弓海山群、白駒平頂山、徐福平頂山、瀛洲海山、蓬萊海山和方丈平頂山。經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審議,這7項提案獲得通過。
這是我國首次提交并審議通過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