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大洋”圖片展現場。(攝影/葛蕾)
9月28日上午,《魅力大洋圖片展》在北京開展。這是我國大洋科考圖片首次在王府井步行街展出,使首都各界和中外游客可以近距離觀賞大洋工作的風采。展出時間將橫跨國慶節長假,持續到10月12日。
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地球,約有71%的面積被浩瀚的海洋所覆蓋。遼闊的海洋蘊藏著無數奧秘,走向大洋、探索深海是人類共有的夢想。在遼闊的海洋中,位于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國際海域(包括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面積2.5億多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49%,是全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
“魅力大洋”圖片展現場,游人在駐足觀看。(攝影/葛蕾)
經國務院批準,1991年中國大洋協會宣告成立。同年,中國大洋協會在聯合國海底籌備委員會登記注冊為國際海底開發先驅投資者。20多年來,我國一代代大洋科考工作者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奔赴太平洋、拓展印度洋、挺進大西洋,完成了30余個航次的大洋科學考察,其中包括3個環球航次,航程100多萬海里;中國大洋協會先后獲得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硫化物和富鈷結殼等3塊國際海底勘探礦區,2015年,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名義申請國際海底多金屬結核保留區礦區又獲得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的核準;2012年6月,“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取得圓滿成功,它標志著我國深海載人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
中國大洋協會成立20多年來,在資源調查、環境保護、技術發展、裝備能力建設、參與國際事務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爭取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勘探開發國際海底資源、發展深海技術裝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魅力大洋”圖片展現場,游人在駐足觀看。(攝影/葛蕾)
本次展覽由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主辦,中國海洋攝影家協會承辦。展覽內容包括:走向大洋、大洋調查、蛟龍探海、大洋風光。通過圖片展現大洋科考工作成果和精彩瞬間,弘揚“自強、探索、奉獻、和平”的大洋精神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引導社會公眾進一步認識海洋、關注海洋,為建設海洋強國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