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與浙江太和航運有限公司合建的“向陽紅10”科考船,從三亞出發執行我國大洋科考第40航次任務。國家海洋局副局長、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王飛,三亞市副市長李勁松,海洋二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副主任李波等為趕赴本航次西南印度洋段的全體科考隊員送行。
“向陽紅10”是與2014年1月正式建成的45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是全國首例民營企業與國家海洋事業單位共建遠洋科考船的高科技創新項目,大洋40航次也是“向陽紅10”科考船首次赴遠洋執行科考任務。該船具備開展近海、大洋和深海的物理海洋、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氣象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國家深海及洋區海洋科學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發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和試驗平臺之一。
本次航次西南印度洋段計劃時間170天,航程約13000海里,分4個航段執行,預計明年6月結束西南印度洋段調查任務。主要工作區域在我國在國際海底的第一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1萬平方公里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
記者了解到,本次航次是我國開始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規劃第一個五年任務收官和第二個五年任務的開端航次,按照中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勘探合同,在前期開展的調查方法與技術摸索的基礎上,將依據合同區一般勘探規劃執行勘探任務,使用綜合異常拖曳探測拖體結合電視抓斗地質取樣,在21個勘探區塊進行多金屬硫化物礦化異常調查,并獲取國際海底管理局要求的環境基線資料及獲取生物基因樣品。同時,由大洋協會牽頭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潛龍二號”和6000米級無人無纜潛器“潛龍一號”將在本航次開展多金屬硫化物調查任務中的新征程,這將是國產自主勘查系統走向應用的重要步驟。
此前,“潛龍一號”作為服務于深海結核區勘探任務的潛器,曾在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區執行了首次應用任務,而“潛龍二號”參加本次航次的主要目的是為完成熱液活動區的海上試驗,同時開展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的試驗性應用,有望通過大洋40航次的海洋試驗,為我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的調查增加一項利器,在我國遠洋科考的前線再書新的篇章。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大洋協會理事長王飛,三亞市副市長李勁松,海洋二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等為趕赴本航次西南印度洋段的全體科考隊員送行。
科考人員列隊等待起航。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王飛為科考隊員授旗。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為科考隊員授旗。
海洋二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彪為科考隊員授旗。
科考隊員與大家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