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二號”資料圖
3月10日,在西南印度洋度過40天的“向陽紅10”船靠港毛里求斯路易港,圓滿完成了中國大洋40航次第二航段的科學調查任務,作為40航次前兩個航段的“主角”, 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潛龍二號”)幾近完美地完成了首次試驗性應用任務。“潛龍二號”研發課題將結題驗收,交付使用方進行科學調查。
記者從該課題負責人、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李波副主任處了解到,“潛龍二號”是國家863深海潛水器裝備與技術重大項目的研究課題之一,由中國大洋協會牽頭,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為技術總體單位,聯合其他科研單位共同研制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在中國大洋40航次中,“潛龍二號”共完成了16次下潛工作,水下作業時間累計達到239小時,使命總航程747公里,獲得了勘探區近海底精細地貌三維圖,探測面積超過我國以往任何深海AUV的探測面積。其中龍旂3個長航程潛次均一次成功,斷橋4個潛次有3個長航程潛次成功,玉皇1個長航程潛次成功,探測數據均完整有效。其中單次下潛最大工作時間達到32小時13分鐘,最大航行深度超過3200米。連續4個長航程成功探測成績也創下了我國深海AUV之最。這些成果充分驗證了“潛龍二號”在洋中脊復雜地形環境下具有穩定航行及自主避碰、地形地貌探測和熱液異常探測的能力。為此,國家海洋局王宏局長專程發來賀電,他說,“通過你們的不懈努力與頑強拼搏,此次試驗性應用取得突破,標志著我國水下自主勘查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也為我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添加了新的利器,你們為我國深海技術裝備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你們再接再厲,順利完成大洋40航次后續科考任務,圓滿凱旋”。
大洋40航次第二航段“潛龍二號”西南印度洋試驗性應用的結束,標志著其在大洋40航次的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是未來投入大洋實際應用的開始。“潛龍二號”的總設計師劉健說,“熱液硫化物礦區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還有許多未知海域等待我們去探索,還有許多新的挑戰等待我們去面對”。(記者 舒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