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31日,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大陸架和國際海底區域制度科學與法律問題國際研討會在南京召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徐宏出席并致辭,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劉峰作為受邀嘉賓做主旨演講。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其中包括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和書記官、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副司長等重要涉海國際機構的負責人和代表。
徐宏司長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大陸架和“區域”事務,一直致力于維護《公約》在內的現代海洋法律制度。作為國際法治的參與者和貢獻者,中國堅定致力于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談判和磋商能夠充分體現當事國的自主意愿和主權平等,談判成果也更易為當事國人民所接受。國家有權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無論外界如何風云變幻,中國捍衛本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不會動搖。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同其他國家一道,致力于推動建設和諧海洋與和諧世界。
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劉峰就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開展的活動向大會作了主旨發言。概述了2016年5月1 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以下簡稱《深海法》)的立法目的、原則和主要內容,強調《深海法》的和平利用和環境保護原則,鼓勵科學研究合作;重點講述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開展的活動和做出的貢獻,我國目前擁有多金屬硫化物、多金屬結核和富鈷結殼三種資源的四塊專屬勘探合同區,為履行勘探合同義務,做了大量的海上調查工作,對合同區的資源儲備和環境、生物多樣性進行了研究。我國的深海裝備技術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蛟龍”號,“潛龍”系列成功研制和應用,其他深海探測和環境調查裝備也呈體系化發展。國家深?;毓芾碇行牡某晒ㄔO,大洋資料中心和中國大洋樣品館等服務平臺的完善也為我國的國際海域工作提供了強大保障能力;最后強調深海研究的未來必然需要更為廣泛的合作,中國大洋協會期待和希望在世界范圍內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主席、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聯合國海洋事務與海洋法司副司長分別就各自負責領域開展的工作和最新進展作主旨報告。與會專家和學者重點圍繞與大陸架制度理論與實踐、與國際海底資源勘探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科學和法律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自2010年以來,我國已連續舉辦4屆大陸架和國際海底區域制度國際研討會。研討會的舉辦,為有關國際機構和各國專家搭建了一個探討和交流《公約》框架下大陸架和“區域”制度問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平臺,并逐漸發展成為大陸架和“區域”制度學術領域的國際高端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