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洋樣品管理專家委員會工作會在青島隆重召開。
大洋樣品館自2008年開館以來,經過了八年的努力,在依托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樣品管理與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在促進樣品共享利用、服務資源勘查開發、普及推廣大洋知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以下簡稱《深海法》)的出臺實施,對大洋樣品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樣品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凸顯,這些問題為樣品館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圖為會議現場
在聽取大洋樣品館工作匯報后,與會專家圍繞大洋樣品館運行機制、中長期發展規劃、場館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一致認為隨著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穩步推進、《深海法》的頒布實施和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主體的日趨多元,應著手修訂《大洋樣品管理規定》《大洋樣品管理細則》等制度文件,建立與《深海法》相適應,超越承包者、國家層面的深海樣品管理制度體系,完善樣品跨專項、跨部門的共享機制,逐步將大洋樣品館建成國家層面的深海樣品管理平臺。
考慮到現有大洋樣品館樓房建成于“十五”期間,按照“單船作業、面向一種資源”,保障二十年的規模規劃設計。但隨著國家投入的增加,大洋調查航次的不斷增多,現有樣品館庫存空間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已難以適應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需求。為此,與會專家建議應將大洋樣品館新館舍建設任務納入“蛟龍探?!惫こ蹋瑢嵸|性推動大洋樣品館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進程,盡快解決樣品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樣品庫存空間日益不足的問題,全面提升樣品管理與共享服務能力,切實履行《深海法》賦予的深海樣品管理職能。
大洋樣品管理專家委員會受聘于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是大洋樣品管理工作的咨詢、監督組織。長期以來,大洋樣品管理專家委員會忠實履行職責,在促進大洋樣品館建設與業務化運行、提升大洋樣品管理能力、推進樣品集中統一管理與共享服務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深海海底資源勘查開發主體的多元化及超越承包者、跨專項、跨部門樣品管理機制的逐步建立,會議認為應擴大專家委員會的覆蓋面,邀請包括深海資源勘查單位代表、礦區承包者單位代表、國家其他專項代表、其他涉海項目立項部門代表,以及樣品用戶代表等參與樣品管理,促進不同承包者、不同專項、不同部門資助深海調查與資源勘查活動采集樣品的“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管理,推進樣品與數據的一體化共享服務。此次會議上,除大洋樣品管理專家委員會成員外,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即邀請了有關深海資源勘查單位代表,以及我國首個以企業名義申請國際海底資源礦區的五礦集團代表作為特邀專家與會,以實際工作探索了大洋樣品管理新模式。
我國的深海大洋工作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三十多年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四十多個航次的大洋調查,采集了大量的深海大洋樣品,但直至2001年,我國的大洋樣品一直處于分散保存狀態。隨著2001年大洋11航次樣品接收入館(庫),依托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建立了隸屬于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的中國大洋樣品館(庫),負責深海大洋樣品的集中統一管理和共享使用。多年來,在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的領導下,大洋樣品館探索建立了大洋樣品管理制度體系與技術方法體系,構建了大洋樣品管理模式與樣品館業務化運行模式,在確保樣品安全保存、推進樣品共享利用、踐行傳播大洋精神、普及推廣深海知識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為《深海法》頒布實施后首次召開的大洋樣品管理專家委員會工作會,本次會議的召開,吹響了建設國家層面大洋樣品館的號角,標志著深海大洋樣品跨專項、跨部門統一管理與共享使用機制建設步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