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已經上船,整裝待發。王雷攝
“潛龍一號”。
“海龍二號”。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昨天,肩負著深海科考重任的國家深海基地迎來歷史性一刻,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之后,“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同時入駐青島。“蛟龍號”、“海龍二號”和“潛龍一號”,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深海勘查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三類典型的深海運載器。“三龍”實現青島聚首,為國家深海基地增添了科考利器;“龍”騰四海大顯神威,將為我國的海洋科考續寫全新的輝煌。
據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介紹,“三龍”是我國深海技術發展的標志和里程碑,體現了我國深海技術裝備發展的總體水平。“三龍”都曾多次潛入深海,并創造了深海科考奇跡。這些深潛器是未來深海開發的關鍵核心裝備,將成為我國開展深海資源勘查和深海前沿科學研究的重要利器,大幅提升我國國際海域資源勘查的效率和精準度,助力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走向國際前沿,提高我國在國際海域的話語權。
國際上最著名的深海技術及裝備保障基地,都會同時運營載人、自治和纜控潛水器。潛水器只有得到持續、高效應用和系統規范的維護管理,才能確保技術狀態的保持,但目前各個潛水器完成研制和海上試驗后仍分散在各個研發單位,無法形成協同作業、安全救助的海上整體實力。建設海洋強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三部曲”戰略,使“三龍”迎來了高效應用與發展的機遇期。
國家深海基地是面向全國的多功能、全開放的國家級深海科考公共服務平臺,“三龍”聚首青島,將進一步夯實青島海洋科技城的地位。“青島將以建設深海科考母港為己任,做好‘三龍’等深海技術裝備的維護保障與應用工作,建立多功能深海活動業務平臺,提升深海活動技術支撐能力,并建立起職業化的支撐保障隊伍,成為國家大型深海裝備應用共享平臺。”于洪軍說。“三龍”青島聚首,對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來說,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使命,深海科考,也必將由此邁出更大的步伐。
(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