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青島2月6日電(記者劉詩瑤)6日,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艇向西北印度洋進發,由深海中心組織實施的2017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正式起航。本航次分3個航段,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南海、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和深海前沿科學調查,執行時間為2017年2月6日至6月9日,共計124天,共150多名隊員參加。
本航次不僅要開展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與環境調查,還支撐了科技部973計劃項目“超深淵生物群落及其與關鍵環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和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工程”、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鰲山科技創新計劃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先導計劃項目,進而開展以雅浦海溝、南海、馬里亞納海溝為調查區的深海科學調查任務。
本航次為我國首次利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區開展下潛作業。為完善蛟龍號的開放應用機制,本航次進一步擴大航次任務來源,依托蛟龍號大深度作業優勢,將繼續在全球深淵的代表性區域——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開展深淵科學考察工作。
與以往蛟龍號航次相比,本航次是海上連續作業時間最長、調查區跨度最大的一個試驗性應用航次,也是迄今潛次任務安排最多的一個航次,設計潛次任務達到31次,其中包含7個水深在6000米以上大深度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