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43航次第4航段調查任務的“向陽紅10”船,圓滿完成中深孔巖心鉆機取樣任務,獲得7個站位共9個鉆孔的巖心樣品。
我國于2011年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署《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獲得西南印度洋1萬平方公里為期15年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專屬勘探權。根據合同,“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合同區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的一般勘探和詳細勘探,獲取硫化物區的深部巖心樣品是該階段的一項主要任務。
中深孔巖心鉆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能在4000米以淺海底進行硫化物和基巖巖心取樣的鉆探設備,最大設計鉆孔深度達20米。經過5天連續高強度工作,本航段在玉皇和斷橋礦化區完成了7個站位的取樣作業,獲取了9個鉆孔的巖心樣品,巖心樣品類型包括多金屬硫化物、多金屬軟泥、玄武巖等。巖心鉆進總長度約39.2米,獲得硬質巖心總長度約14.7米,最高取樣率超過50%。在鉆進深度、取樣率、巖心類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標志著我國海底硫化物區中深部巖心鉆取樣技術日趨成熟,也為今后中深鉆的大規模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次中深鉆作業中,有5個鉆孔鉆探到了多金屬硫化物礦體,在其中1根巖心中出現60厘米連續分布的硫化物巖心,該段巖心硫化物主要由黃銅礦、黃鐵礦組成,具有高銅含量特點。這是目前我國利用中深鉆獲得的連續分布厚度最大的硫化物巖心樣品。
“鉆機進一步,科考邁大步”,航段首席科學家李懷明表示,本航段獲得的硫化物巖心樣品將為認識合同區多金屬硫化物空間分布規律、圈定玉皇和斷橋礦化區的硫化物礦體及估算硫化物資源量提供重要依據。 (中國海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