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向陽紅03”科考船從廈門出發執行中國大洋45航次,開展為期約120天的大洋科學考察任務,航程約12000余海里,預計2017年11月完成任務返回廈門。此次中國大洋45航次科學考察是“向陽紅03”首次執行的大洋綜合科學考察,也是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首次組織實施由中國大洋協會委托的大洋科學考察任務。
4500噸級的“向陽紅03”科考船于2015年底建造完成并投入海試工作,于2016年3月交付使用并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該型科考船為中國自主設計與建造、綜合觀測技術能力達到國際一流的科學考察船,具備海洋動力、地質與地球物理、生物生態、大氣等環境綜合科考能力。
其總長99.8米、型寬17.2米、吃水6.0米,續航力為15000海里,定員80人。采用電力推進全回轉舵槳、一級動力定位等世界先進航行及控制系統,具備輕度冰況航行能力,可以實現在全球無限航區開展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工作。
本航次任務是蛟龍探海計劃中的環境觀測、監測部分的重要內容,共分為三個航段執行。第一航段以海山生物多樣性調查為主,在西太平洋典型海山及周邊海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調查。第二航段以資源調查為主,主要在東太平洋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開展地質調查,繼續擴大多金屬結核控制資源面積。第三航段以深海環境調查為主,兼顧開展多金屬結核和稀土資源。還將同步開展水體放射性及海洋微塑料監測、大氣化學及氣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