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科考隊員正在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統。林輝攝
8月2日,正在西太平洋海山區進行海山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調查的中國大洋45航次科考隊,成功布放了1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統。這是我國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山區布放該系統。
該系統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研制,設備主體由16個培養倉、原位環境監測傳感器、聲學釋放器、浮力材料和重力錨等組成。系統設計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可布放到海水與沉積物界面處,進行深海微生物的原位長期培養,實驗完成后,可通過水聲遙控,實現自動釋放、設備上浮與富集樣品的無污染回收。同時,該系統能夠自動監測和存儲原位環境中的溫度、鹽度、深度、溶解氧和pH值等環境參數。
據悉,此次布放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統,計劃在海底工作1年以上,將開展深海沉積物中微生物種群對常見海洋微塑料的響應,以及深海近底海水中海洋氨氮、鐵和硫代謝微生物的原位富集等8類實驗,并獲取相應資源。該系統系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山區進行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培養,將有助于定向獲取具有特定功能的深海微生物,為開展深海微生物功能研究和新資源獲取提供了一個不可替代的海底實驗平臺。(記者蘭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