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12時,東太平洋海域風大浪高,大洋45航次科考隊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努力,順利將CTD(溫鹽深儀)采水器回收至“向陽紅03”船,成功獲取240升海水樣品,標志著該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業全面展開。
科考隊員正在回收CTD采水器
據小編了解,大洋45航次是國家海洋局組織的首個綜合考察航次,也是首次執行“蛟龍探海”計劃中的環境觀測監測任務。第三航段作業區主要集中在東太平洋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中東太平洋北緯10°斷面和西太平洋M2盆地等海域,為期37天。該航段開展的調查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本航段主要有哪些科考任務?有何亮點?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今天就讓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黃浩“打包”告訴你。
聚焦深海環境調查
記者: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本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情況?
黃浩:第三航段主要以深海環境調查為主,兼顧開展多金屬結核和稀土資源調查。同時,還將執行水體放射性核素水平、海洋微塑料監測、大氣化學環境與氣象調查等任務。
本航段,科考隊將通過箱式取樣、底棲生物誘捕裝置、CTD采水、多管取樣、浮游拖網、重力柱取樣等作業,在中東太平洋海域開展深海生物多樣性、海洋水文、海洋地質環境和海洋化學等多學科綜合立體式調查,進一步了解相關海域生物的種類組成、生態特點及其與海洋環境的關系,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建立深海富稀土、多金屬結核資料數據庫,開展深海稀土資源及多金屬資源研究,初步評估深海稀土和多金屬結核資源潛力;掌握相關海域微生物資源分布特征,并獲取相應的菌株和基因資源。
可以說,本航段緊密跟蹤國際前沿科學問題,聚焦深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調查,體現了我國對國家管轄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和環境保護的重視。
開展特定斷面研究
記者:本航段科考調查有些亮點?
黃浩:第三航段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中東太平洋北緯10°斷面開展稀土資源及微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調查。
太平洋北赤道流和赤道逆流的鋒面基本上位于北緯10°海域,因而具有較強的水文動態變化特征,對這一鋒面水文動力背景下的生物及化學特征研究目前尚缺乏現場觀測數據。同時,該斷面位于表征厄爾尼諾事件重要指數的北部,對于提供全球暖化及次表層海水升溫的生物和生物源響應具有重要意義。
該斷面調查具有多要素、全方位、連續性等特點。通過對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和東太平洋上升流之間的中東太平洋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斷面調查,獲取深海大洋的生物與環境樣品資料,進一步掌握調查區海洋生物的種類組成與生態環境特點,以深化對中東太平洋生物多樣性地理分布及其對全球變化響應的認識。
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記者:開展深海環境調查有什么重要意義,與人類生產生活又有什么關系?
黃浩:大洋45航次是國家海洋局組織的首個綜合考察航次,也是首次執行“蛟龍探海”計劃中的環境觀測監測任務。
第三航段在中東太平洋海域開展的深海環境調查,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有助于積累相關區域環境基線數據,探討海洋環境特征及其與海洋生物多樣的關系,也為參與東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環境管理計劃,履行國際海域環境保護義務提供支撐。
同時,開展海洋新興污染物微塑料調查,掌握其數量、種類和組成等污染特征,將為我國參與全球海洋環境治理、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支撐;開展海水放射性核素調查,將為評估福島核泄漏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構建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提供支撐;開展海氣二氧化碳、大氣氣溶膠以及氣象觀測,將為評估大氣沉降物質的海洋生態效應以及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支撐。
大力弘揚大洋精神
記者:第三航段科考作業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黃浩:本航段各項科考作業任務繁重、時間緊迫。海上作業不同于陸地勘探,極易受設備和天氣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例如,當遭遇惡劣海況影響時,船舶搖擺劇烈,一些設備的布放和回收工作將無法進行。
安全工作是大洋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關系著科考隊員的人身安全,直接影響到科考任務的完成。為此,科考隊建立了一整套安全保障體系,包括現場調查安全和船舶與人員安全等規章制度。
在接下來的科考作業中,科考隊將充分發揚“自強、探索、奉獻、和平”的大洋精神,嚴格遵守各項作業制度,抓住有利時機和作業窗口,抓緊作業進度,確保各項調查任務圓滿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