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正在東太平洋作業,“向陽紅03”船一直飽受惡劣天氣影響。前方記者發回了手記。
連日來,東太平洋海域風大浪急。大片大片的烏云低低地壓在頭頂上,卷著銀邊的涌浪萬馬奔騰一般洶涌而來,船體在巨浪中劇烈傾斜搖擺,海水撞擊甲板揚起高高的水花。
從“向陽紅03”船完成補給抵達第三航段作業區以來,惡劣的天氣和海況便一直如影隨形。5級~6級的陣風,2.5米~3.5米的海浪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再加上時不時傾盆而下的大雨,給繁重的海上調查作業帶來了嚴重影響。
天氣預報顯示,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未來幾天,中東太平洋海域天氣狀況雖略有好轉,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黃浩說,在海上開展科考作業需要“看天吃飯”,天氣狀況將直接影響作業進度。科考隊根據調查海域天氣變化情況,適當調整作業站位順序,搶抓有利時間“窗口”,最大限度保證各項科考作業的順利實施。
即使是在避風期間,科考隊也沒有閑下來。科考隊員利用兩天的時間首次對中東太平洋海山區進行了調查,完成了4條加密測線作業,獲得了一批寶貴的數據資料,為未來我國在該區域開展調查奠定了重要基礎。下一步,該海山區將根據大洋地名管理規定進行命名。
隨后,科考隊轉戰北緯10°斷面作業區。這條斷面共包含16個站位,將陸續開展稀土資源及微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調查。有時候一個站位要進行CTD(溫鹽深儀)采水、箱式取樣、浮游垂直拖網、多管取樣等多項作業。從設備入水,到布放至深達5000多米的海底,再到完成回收,往往需要五六個小時的時間。科考隊員晝夜不停地在后甲板開展作業,完成一個站位的工作要耗時近30個小時。
惡劣的海況使得原本就艱險的海上作業更加驚心動魄。
當地時間10月20日晚10時許,“向陽紅03”船后甲板燈火通明。五六級的大風從漆黑的海面上吹過來,層層疊疊的巨大海浪拍打著船體,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響。七八名科考隊員站在后甲板上,栓繩索、收鋼纜,為回收重力柱取樣器做著最后的準備。突然,一場大雨從天而降,密密匝匝的雨絲傾瀉而下,甲板變得又濕又滑。
很快,重力柱取樣器露出水面,兩名隊員迅速上前將繩索掛到設備上,其他隊員合力拉緊繩索,防止設備在空中搖擺幅度過大,造成安全隱患。此時,海浪撲過來,浪花飛濺,伴隨著船體的劇烈晃動,長達8米的重力柱取樣器也跟著搖擺起來,讓人不由得捏一把汗。隊員們冒雨齊心協力緊緊拉住繩索,并借助A型架上的鋼纜,穩穩地將設備回收至后甲板。
黃浩說:“盡管惡劣的海況給海上作業增加了難度和風險,但我們經受住了考驗。目前各項調查作業進展順利并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這離不開科考隊員和船員們的通力協作和艱苦努力。”(蘭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