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13時(東四區),大洋49航次第一航段在中國西南印度洋硫化物合同區成功回收一套深海環境觀測錨系。該錨系的成功回收,創造中國開展西南印度洋調查以來的多項之最:錨系剖面長度最長、錨系結構最復雜、觀測儀器數量最多和連續觀測時間最長。
據了解,該套錨系是2016年12月23日大洋43航次第一航段布放,在海水深度2900米的洋脊區,總長度850米的錨系掛載了溫鹽深傳感器、海流計、濁度儀、沉積物捕獲器生物誘捕器和水聽器等各類儀器28套。至2018年1月6日回收,在深海近底的連續觀測時間達到379天。
西南印度洋硫化物合同區是中國大洋調查的主重業務之一,也是中國“蛟龍探海”重大工程U型區西南印度洋脊典型熱液生態系統環境調查的重點規劃區。本套錨系設計的觀測研究目標是中國發現的首個洋脊活動熱液區—龍旂熱液區,也是世界上首個超慢速擴展洋脊活動熱液區的長期環境變化。(人民日報 劉詩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