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獲得海底礦藏資源符合北京的戰略目標,即探測面積廣闊但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開發的海底,以獲取寶貴礦產、供給亟需資源的中國經濟以及確保國家安全。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24日報道,中國國土資源部23日稱,中國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海底礦種最全、礦區最多的國家。
在中國日益轉向海洋為其高科技電子行業獲取資源之際,中國在過去5年中新增國際海底區域礦區8.6萬平方公里。綠色技術產品依賴于稀土金屬。此外,銅、鋰、鎳和錳等電池中所使用的金屬資源正在枯竭。
中國國土資源部在其網站上發布聲明稱,中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有數個潛水器能使研究人員評估海床和進行深海研究。“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下潛超過7公里。
2016年,北京成立了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工程項目專家組,并對成員們表示,他們的任務承載著“國際政治和歷史意義”。
深海中充滿了珍寶,但要獲得這些珍寶,必須掌握進入、探測以及開采深海的關鍵技術。
報道稱,中國還開發了一種能在4.5公里深處作業的水下機器人以及一些能開鑿巖石、采集樣本的深海機器。國土資源部稱,結合海洋衛星和新一代海洋調查船,中國有能力探索新邊疆。(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