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廣闊無垠,但海水覆蓋之下的海床并非同樣平坦寬闊,既有地形平緩的平原,也有連綿起伏的海嶺、高聳的海山和深邃的海溝。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溝溝坎坎”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2011年以來,我國連續6年向國際組織提交命名提案,一大批獨具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地理名稱出現在大洋海底深處。
為海底取個中國名
我國海底命名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洋一號”等科學考察船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開展大洋科考工作,陸續發現了大量海山、海丘等地理實體。彼時,中國的科考隊員就有為相關海底發現命名的想法,但由于時機尚不成熟,此項工作不得不就此擱置。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告訴記者,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是專門負責海底命名的國際組織,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審議各國提出的海底命名申請。而申請能否通過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所標示的地理實體的科學性是否完整。“例如,命名一座海山,申請國就必須把這個海山的范圍、高度等具體數據都標示準確,這是對一個國家海洋科考實力的考驗。”
近年來,我國在海洋科技和大洋科考方面發展迅猛。隨著深海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洋地理實體被我國科考人員發現。大量先進科考設備的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我國海底地形測量的精確度和數據獲取能力,我國科學家已經精準把握了國際海底命名領域的相關技術標準。
2010年,我國正式開展國際海底區域地理實體命名工作。2011年,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第24次年會舉行。在這次會議上,我國向分委會提交的7個海底地名提案獲得通過,海底地理命名工作實現重大突破。提案采用的數據均來自中國“大洋一號”和“海洋四號”等遠洋調查船歷年在太平洋海域開展的大洋海底資源調查所獲取的大量數據資料。
大洋海底的中國符號
什么樣的名稱才可以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生活面貌與詩人豐富的情感表達,體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美德。最終,我們將目光停留在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上。”李波說。
隨后,以《詩經》為主,以我國歷史人名為輔的命名體系得以確定,《詩經》中的“風、雅、頌”分別對應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鳥巢海底丘陵、彤弓海山群、白駒平頂山、徐福平頂山、瀛洲海山、蓬萊海山和方丈平頂山,這7個精心取自《詩經》的名稱,就是我國第一批獲得通過的國際海底命名。
標準的海底地名一般由“專名”加“通名”組成。“專名”是各國所起的專用名稱,“通名”指描述海底地形地貌的名稱,如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的“鹿鳴平頂海山”“采薇平頂海山”,“鹿鳴”“采薇”為專名,“平頂海山”為通名。其中,“鹿鳴”“采薇”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和《詩經·小雅·采薇》。
幾年來,經過我國海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等意蘊幽美的詩句如一曲悠揚的古風飄進了遙遠的大洋底部,日升月沉間傳唱著來自中國的獨特聲音。與此同時,王勃、李白、蘇軾等唐宋詩人也出現在了國際海域的海底;鑒真、鄭和、鄭庭芳等為我國海洋事業作出貢獻的人物,均留名于大洋深處。
彰顯中國海洋科研實力
國際海底區域屬于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根據規定,如果一個海底地理實體完全或超過50%的面積位于國家的領海以外,則該國地名管理機構可向國際組織申報其名稱,審議通過后錄入國際海底地名辭典,成為全世界的標準地名。
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懷明說:“可以說,海底命名表明著我國參與國際公海海底長期、系統勘測的基礎和能力,也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涉海問題共同治理的一種重要方式,關系到未來中國參與國際海底海域的開發與保護活動。”
2016年12月,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組織編寫的《中國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名錄(2016)》正式出版,全書對我國開展過調查、已被命名的18個海底地理實體也進行了整理和名稱翻譯,并對我國已經發現的42個海底熱液區的名稱進行了標準化處理,成為目前我國最權威的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名錄,彰顯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海洋科學領域對全球的重大貢獻。
2017年10月,海底命名委員會第30次會議在意大利熱那亞召開,主要審議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新西蘭、巴西和帕勞等國家提交的海底地名提案,共136個。我國提交的18個大洋海底命名提案中,13個獲得通過。
參加了此次會議的國家海洋局信息中心主任林紹花表示,我國在海底命名方面的發展與進步明顯,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對我們來說耳熟能詳的古代詩詞和傳統釋義,一經翻譯或轉換成漢語拼音,其中的美感和意境難以被國外評審委員理解和接受。在沿用“詩經”命名體系的基礎上,還需要群策群力,繼續提出新的命名創意與方案,既能體現文化自信,又容易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海底命名工作是未來海洋工作業務化的重要內容,中國大洋協會將進一步明確、固化相關標準及制度,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底區域進行重點討論,注重策略,爭取在廣闊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洋底留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印記。”李波說。
(中國海洋報 記者 于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