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在深海作業的海底攝像拖體,固定好實驗室里的設備和儀器,駕駛臺一聲令下,當地時間12日下午“向陽紅10”船戀戀不舍地駛離位于西南印度洋的作業點。
此時,無垠的海面已開始風起浪涌。負責“向陽紅10”船氣象預報的于建生預計,13日該海域將出現4至5米巨浪。為保證船舶安全,正在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不得不采取北上避風措施。
這已是一周以來“向陽紅10”船的第二次避風。4月6日,因位于勘探合同區東部的作業點有強西風帶氣旋過境,“向陽紅10”船被迫離開這一核心作業點,轉移至勘探合同區西部。誰料,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12日西風槽與海上高壓系統聯手造訪,對勘探合同區東部和西部都將產生大范圍影響。
“第一次避風已經影響了本航段的科考調查順序和效率,第二次避風也會使‘向陽紅10’船損失一些作業時間。”兩次避風讓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鄧顯明憂心忡忡。
鄧顯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由于避風,第三航段原計劃完成180公里的海底攝像拖體測線作業,目前僅完成不到三分之一。離開始返航還有短短十幾天時間,這使該航段后半程的勘查任務“壓力山大”。
海上科考作業時間極其寶貴,“向陽紅10”船也在盡其所能爭取作業時間。在從勘探合同區東部轉移到西部后,盡管海況依然不太理想,但“向陽紅10”船堅持進行多次電視攝像抓斗采樣和海底攝像拖體作業,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海底樣品和圖像資料。科考隊員們也一直堅持在實驗室進行樣品分析、處理工作。
“這次避風,將在保障船舶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北上行駛較短的距離,這樣可以盡快返回作業點繼續進行科考調查。”鄧顯明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