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了解到,6月27日,“海洋六號”船從東莞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啟航執行中國大洋51航次及深海地質第六航次兩項科學考察任務。中國大洋第51航次是“蛟龍探海”工程“深海富鈷結殼資源勘查計劃”的具體落實,是推進深海高新技術發展,積極參與深海治理,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實踐活動。
中國大洋協會副主任李波授旗
中國大洋51航次由中國大洋協會組織,中國大洋協會委托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前往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開展資源和海洋環境調查,主要任務包括利用深海淺鉆、聲學深托、“海馬號”ROV等多種綜合手段在富鈷結殼合同區開展“一般勘探階段”資源調查,為獲得部分區塊控制資源量和重點區塊探明資源量、完成第一次區域放棄工作提供基礎資料;開展富鈷結殼規模取樣裝置海上試驗,驗證采樣設備性能,為采礦設備研發奠定基礎;同時開展海洋環境調查,為西太平洋微塑料分布特征等海洋環境熱點問題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廣州地質調查局的何高文副總工程師擔任本航次總首席,楊永擔任航段首席科學家。該航次共有有來自中國五礦集團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海洋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聯合聲信海洋技術有限公司共14家單位的115名科考隊員參加,科考隊員平均年齡33歲。(中國網)
海洋六號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