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洋一號科考隊員(翟紅昌攝)
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9日14點,大洋一號科考船在舟山市長峙島海洋二所科考碼頭完成補給,設備維護及科考設備替換工作之后,起航赴西北太平洋執行自然資源部中國大洋48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務。
西太平洋調查區是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所在地,也是國際海山環境研究的熱點海區。2014年,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了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獲得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為期15年的專屬勘探權。
48航次的主要任務:一是開展西太平洋調查區的環境調查與研究,初步掌握典型海山的環境特征,采集富鈷結殼合同區的環境基線資料,為履行富鈷結殼勘探合同提供支持,提高對于調查海區的深海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年度報告提供技術支撐,為建立深海環境特別受關注區(APEI)以及提升深海科學認知提供科學依據。二是開展航路的微塑料、放射性核素、海洋酸化、鳥類、海洋哺乳動物和地球物理的綜合觀測,為掌握西太平洋海域微塑料分布特征、了解福島核事故后大洋中放射性核素的變化及其分布情況,了解西太平洋CCD面的分布,豐富關鍵安全通道的環境和氣象數據等提供數據支持。
第二航段將在第一航段的基礎上延續開展環境基線調查和航路海洋環境綜合觀測。“海龍III”號按計劃完成預期任務后已安全撤離科考船。第二航段將增設錨系布放和回收項目,以獲取勘探區域海水流速與流向等相關資料。第二航段預計航程800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