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Ⅲ”下潛到海底后是怎樣開展作業任務的?科學家在航渡過程中是怎樣采集水樣的?4月18日,在第50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一場特殊的中學生與科學家的隔空對話在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綜合指揮廳上演。
根據自然資源部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要求,北海局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聯合舉辦主題為“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的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動。在北海局應急指揮廳,來自青島大學附屬中學的師生代表和北海局、海洋一所領導專家及媒體記者等60余人視頻連線了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52航次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船,直播觀看中國自主研發的6000米勘查取樣型無人潛水器(ROV)——“海龍Ⅲ”布放過程。活動中,學生們與科學家現場互動,學習科考隊員如何布放潛水器“海龍Ⅲ”、現場采集水樣的意義等,豐富了深海地學知識。
此次活動,旨在以連線對話等方式,讓師生代表及社會公眾了解我國大洋科學考察工作,進一步了解自然、認識地球,激發社會公眾形成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做到珍惜自然資源、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