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在青島舉行了中國首批深海樣品和資料信息發布活動。活動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主辦,中國大洋樣品館、中國大洋資料中心承辦。大洋航次組織實施單位、深海樣品數據用戶單位、大洋樣品管理專家委員會歷屆委員、大洋航次首席科學家等代表出席了會議。
首批公布的深海樣品信息為6062件樣品的目錄,具體信息包括采樣位置、樣品類型、站位數、樣品數和樣品量等。樣品類型包括多金屬結核、熱液多金屬礦石、深鉆巖心、巖石、表層沉積物、巖心沉積物、海水、生物骨骼八大類。樣品分布區域涵蓋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富集區、中西太平洋海山區、西南印度洋中脊區、東太平洋脊區、中太平洋海盆及馬里亞納海溝等。
首批公布的深海資料信息包括主動公開資料和依申請公開資料兩類。其中,主動公開資料包括36個航次、198.84萬站次的數據和1309條資料目錄,內容涵蓋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學和航次典型視像等方面,時間跨度為1992年至2017年。依申請公開資料包括25個航次相關資料的目錄和88個研究課題資料的目錄,內容涵蓋海底地形、海洋地球物理、高清視像、海洋底質、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學分析測試資料等方面,時間跨度為1992年至2017年。(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舒、王益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