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1月11日召開的2023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個時期及2023年自然資源工作重點任務,強調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自然資源工作“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定位,堅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埋頭苦干,奮力推進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
為推動2023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精神落地落細落實,《中國自然資源報》開設“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專欄,深刻論述自然資源工作新定位,系統闡釋2023年八項重點工作,以期全系統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再出發,在新征程“趕考”中交出新的優異答卷。今天刊發第九篇。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繼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部署后,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進一步細化,發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強音。
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是農村最寶貴的發展資本,土地管理政策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制度支撐。今年的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政策作出了細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以“責無旁貸”的擔當精神,為鄉村振興持續有力輸入內生性、精準性“源動力”。
擘畫藍圖,優化鄉村空間布局
“去年新居故人家,大道添車馬。稻田上,東籬下,山水美如畫。”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晚一首歌曲慰藉鄉愁,勾勒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要描繪好這幅畫,就要科學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引領鄉村地區全面振興。同時,統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在堅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首要是繪就鄉村的“五彩藍圖”,村莊規劃肩負重要使命,是“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詳細規劃,是鄉村地區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法定依據。
2023年,自然資源部門將繼續加強村莊規劃引領,堅持縣域統籌,加快促進形成縣域內鄉村產業集中布局的空間格局。
鄉村振興戰略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特有的功能,也兼具生產、生活、生態等多維度空間需求。
2023年,自然資源部門將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鄉村生態保護修復、鄉村歷史文化保護和風貌提升等工程,為鄉村振興提供系統支撐。部層面,將進一步完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體系,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通知》,推動加快實施不同尺度、不同模式試點工作。實施指南、驗收規程、實施方案編制規程等一批技術文件也將充實進“政策包”“工具箱”。
同時,自然資源部門還將通過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研究探索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占用生態空間生態保護補償政策、生態價值實現路徑、推進多元化市場化激勵機制等工作,持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完善政策,保障鄉村發展用地需求
鄉村振興是全方面、多層次的,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補上“三農”短板,更要給予“三農”政策傾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鄉村特色產業體系,建設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
加快補短板、促發展,土地要素保障是基礎。
2023年,自然資源部將繼續做好鄉村建設用地計劃保障,調整優化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繼續專項安排每個脫貧縣每年計劃指標600畝。同時,為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將繼續落實國家單列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計劃,專項用于符合有關要求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要讓“一方水土能養育一方產業”。不同鄉村自然稟賦存在差異,鄉村產業發展也面臨多元產業融合和土地復合利用等新情況,這都需要農村土地政策的持續創新和規范。
為此,自然資源部今年將適時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回頭看,啟動政策實施階段性評估,梳理分析地方生動實踐,總結推廣典型案例,研究建立正負面清單制度,依法探索更加靈活的用地方式,并優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制度。
同時,自然資源部門將加強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一方面,用足用好現有設施農業用地政策,結合地方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支持設施農業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及時完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政策和設施農業用地監管系統。在自然資源部指導下,各地將進一步細化管理規定,明確用地標準、上圖入庫、監督管理等要求,簡化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設施農業發展。
“錢從哪來”“人往哪去”“怎樣能持續”,是鄉村振興需要重點解決的核心問題。解題的關鍵路徑是顯化農村土地資產,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優化建設用地布局,撬動資金轉移支付助力鄉村振興。增減掛鉤通過優化城鄉土地資源配置、顯化農村土地資產和級差收益,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今年自然資源部將系統總結增減掛鉤近20年實施成效,適時調整增減掛鉤工作定位,將其全面納入土地利用計劃、農用地轉用統一管理,并完善節余指標交易機制,出臺增減掛鉤管理方式改革文件,為推動城鄉融合和綠色發展提供政策支撐,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當然,保障鄉村發展用地,并不意味著要在農村實行建設用地規模擴張。解決鄉村發展“用地難”,首先要靠內部挖潛。大力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用于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始終是主基調、主途徑。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鼓勵對依法登記的宅基地等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復合利用;對整治驗收后騰退的建設用地,在保障試點鄉鎮農民安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等用地的前提下,重點用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自然資源部將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研究制定《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方案》,盤活農村資源要素,也為鄉村產業發展、返鄉創業創新提供土地支撐。
明晰產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有恒產者有恒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是法律賦予農民的神圣財產權利,是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根本體現,也是農民進退有據的重要保障。
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就是要厘清這些產權關系,明晰相關權利人、權責內容、權利邊界等,彰顯和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2023年,自然資源部門將穩步推進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地一體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林權等農村不動產登記工作。
其中,將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更新匯交,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推進登記成果應用;以“登記成果匯交國家級信息平臺、頒證到戶、建立日常更新機制”為標準,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穩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登記,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銜接,特別是結合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做好變更登記,確保工作連續穩定。
為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權益、規范土地征收行為,自然資源部還將進一步完善土地征收政策,及時修訂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標準,適時出臺規范征地管理文件;出臺征收農用地區片綜合地價測算規程,指導各地依法做好區片價標準調整提高工作;強化征地實施監管,配合征地審批權委托改革,建立完善“制度+技術”監管體系,完善全國征地信息共享平臺、區片價公開專欄的查詢功能,依法做好征地信息公開工作。
林權登記是林業產權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林農、林企是鄉村振興的主體,通過林權登記保護林農、林企的合法權益,支撐林業改革發展,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一環。
2023年,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依然是重要任務,要進一步鞏固拓展清理規范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試點成果,適時出臺清理規范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指導意見,以整省推進和省級試點相結合的方式,有序推進清理規范工作,加快推進林權登記數據整合移交,加強林權登記與合同管理的銜接和共享,強化林權登記業務培訓,持續規范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全面保障林農、林企的合法權益。
田野孕育無限希望,鄉村期待大美明天。把廣袤鄉村建設成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然資源部門將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億萬農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闊步前進。
(本文刊載于《中國自然資源報》2023年2月9日一版)